引言配资网首页官网
中国自古以来便被誉为礼仪之邦,提到“礼仪之邦”,《左传》中的记载作了经典的诠释:“中国有礼仪之大,故称夏;有章服之美,谓之华。”从古至今,华夏文明与礼仪文化息息相关,礼乐制度的出现,构建了礼仪之邦的根基。
在古代,人民在部落时代便开始创制骨、笛等乐器,并进一步发掘音律的奥秘,为“乐”的诞生提供了重要推动。此时的乐舞往往与祭祀活动紧密相连,祖先通过观天象与四季变化的规律,举行盛大的祭祀典礼,舞蹈和音乐是祈求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的重要方式。这些祭祀仪式的场景,甚至可以从原始洞穴中的壁画中找到些许踪影。
展开剩余87%中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《诗经》的诞生,与音乐的发展有着不解之缘。相传,周代设立了专门的采诗官,每年春季深入民间,将广为流传的民歌整理收录,并呈献给天子,用以了解民生民情,体现了古人对于音乐文化的重视。
至秦朝,作为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,虽其统治时间较短,但却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。秦始皇通过一统六国,推行车同轨、书同文,统一货币和度量衡,国家的统一与经济的稳定促进了文化与艺术的繁荣。各国不同风格的乐舞汇聚在咸阳,进一步为乐舞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随着六国的艺人汇集,秦汉时期出现了专门的乐舞管理机构——乐府,推动了秦汉乐舞的快速发展,使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璀璨的明珠。
一、王公布衣角抵同乐,海上神仙逍遥自在
秦朝时期,宫廷内汇集了来自秦、楚、齐、燕、韩、赵、魏七国的不同风格乐舞,这些乐舞被称作“散乐”或“角抵”。“角抵”,顾名思义,是模仿牛羊角相抵的技艺,最初是表演技艺的比赛节目,艺人们在此基础上融入生活化的故事情节,使节目内容更加丰富、引人入胜,逐渐演变为“角抵戏”。
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曾记载:“是时二世在甘泉,方作,抵优俳之观。”描述了秦二世在甘泉宫观看歌舞小戏、饮酒作乐的场景,显示出“角抵戏”中已加入了歌舞元素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角抵戏内容愈加多样化,不仅限于歌舞,还加入了武术、杂技、幻术和滑稽表演等形式。
到汉代,角抵戏逐渐发展成“百戏”,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表演形式。值得一提的是,角抵戏不仅限于王公贵族,它在民间也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。古人有云:“作角抵戏,三百里内皆来观”,显示出百姓们对角抵戏的喜爱,打破了阶级的界限,成为了全民性的娱乐活动。
许多角抵戏的内容与神话传说息息相关,秦朝时神话如海上三神山的故事便深刻影响了这些戏剧。根据传说,海上三神山位于渤海之东的“归墟”中,是五座漂浮在海上的神山之一。随着秦始皇对长生不老的渴望,这些传说在角抵戏中找到了栩栩如生的表现。
汉代百戏延续了秦朝的神话传统,尤其是海上三神山的故事,成为《鱼龙曼延》中的经典。张衡的《西京赋》描述了三座神山高耸入云、仙气缭绕的美景,给人以无尽的遐想。
由于秦朝历时较短,现今我们只能通过汉代出土的文物,如西汉彩绘陶俑与汉画像石,来窥探秦汉时期乐舞的辉煌景象。
二、祭祀之舞,从娱神到娱人
在秦朝,除了以角抵为代表的乐舞,还有与民间祭祀紧密相关的舞蹈,如山东的巫舞。这些祭祀舞蹈不仅是对天地、鬼神、祖先的崇敬,也是民众表达愿望与祈求的一种方式。从帝王的大典如“封禅于泰山”、祭孔仪式,到民间的婚丧嫁娶,巫舞在各个层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
早期的乐舞主要是祭祀性质,以祈求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为主。然而,随着秦汉统一,国家的繁荣发展,百姓生活相对富足,精神上的享乐需求逐渐上升,乐舞也从祭祀神明逐步转向娱乐功能。
秦始皇不仅从六国征集了数万名乐舞艺人,还用他们来接待宾客、娱乐自己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乐舞逐渐从神圣的祭祀活动中走出,进入了王公贵族的宴会、宴请大臣等日常场景,成为了娱乐和社交的工具。
随着时间推移,乐舞的功能进一步扩展,成为了社会各阶层的精神寄托。它不仅仅是贵族的享乐品,也成为了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,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。
三、刚柔并济,形神兼备的乐舞风格
秦汉时期的乐舞风格具有鲜明的特点,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勇猛、奔放的气质。秦人的乐舞呈现出大气磅礴、豪放激昂的风格,军事乐舞与民间舞蹈并存,建鼓舞、干戚舞、剑舞等成为代表性舞蹈。剑舞是一种以剑器为道具的舞蹈,舞者挥舞剑器时,剑身划破空气发出激烈的声音,舞姿大开大合、灵巧且优美,既展示了武艺的锋锐,也突显了舞蹈的柔美与流畅。
随着社会发展,女性剑舞成为了刚柔并济的典范,体现了女性英气与柔美的完美结合,舞者刚柔并济的姿态形成鲜明对比,展现出极致的美感。
在四川三星堆出土的东汉盘鼓舞画像砖中,舞者轻盈的舞姿与鼓点节奏相得益彰,伴随鼓声的节奏,舞者的长袖飘舞,腰肢的柔韧与技巧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。盘鼓舞不仅与杂技结合,呈现出刚柔并济的美学特点,也是汉代舞蹈的经典之一。
此外,秦汉乐舞还常表现出美与丑的对比,在古代的陶俑和画像石中,有时舞者的面部表情会被夸张、丑化,以此增强对比效果,创造出幽默与诙谐的氛围。在盘鼓舞中,也有“丑角”角色,由男性饰演,通常面部带面具或夸张表情,而与之搭配的女舞者则衣袂飘飘、动作优雅,形成鲜明对比。
通过这些舞蹈,古人不仅展现了他们的艺术才能,还通过舞蹈表达了丰富的情感,包括对神灵的崇敬、对大自然的感恩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。
结语
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,为后续的朝代统一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,并促进了中华文化认同的形成。尽管秦朝历史较短,但它对山东乐舞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。尤其是秦汉时期,乐舞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与发展,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当今,我们通过考古发现和史书记载,能够瞥见当年秦汉乐舞的精彩。从彩绘陶俑、画像石到史诗般的遗产,我们得以领略到古人那份对精神世界的
发布于:天津市配配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